liang liang sleeping zoom in

十年來最悲觀?用消費者信心指數一探台灣經濟的民心風向!

Econ-013 了解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(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

你最近對未來的景氣感到樂觀,還是有點擔憂?其實,不只有你這麼想。經濟學家們早就有一套「天氣預報工具」在觀察全民的經濟情緒——這就是消費者信心指數(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, CCI)。本文將帶你了解CCI的組成與變化趨勢,分析近年信心指數的起伏,並探討它如何影響消費、投資與整體經濟。如果你想知道民眾信心與經濟現實之間的關聯,千萬別錯過這篇文章!

什麼是「消費者信心指數」?我們到底在信什麼?

「消費者信心」反映民眾對未來景氣、就業、物價與財務狀況的預期,雖是情緒性指標,卻深刻影響消費、儲蓄與投資行為,牽動經濟表現。

對經濟學者而言,消費者信心如同經濟的「氣象預報」,能提前捕捉市場情緒變化。台灣則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每月發布「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」,該指數由六大子指標構成,涵蓋民眾在不同經濟層面的看法,分別是:

  1. 對國內經濟景氣的看法
  2. 就業機會的評估
  3. 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
  4. 是否考慮購買耐久財(如汽車與家電)
  5. 是否認為現在是投資股票的好時機
  6. 對未來物價水準的預期

每項指標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,受訪者針對未來六個月的看法進行回應,結果經過加權與轉換後,形成整體消費者信心指數。指數值範圍通常介於0至200之間,其中100代表「中性」水準,高於100代表信心偏向樂觀,低於100則表示信心相對保守或悲觀

十年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:從中美貿易戰、疫情衝擊到通膨陰影,台灣人信心怎麼變?

2016-2025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圖
圖1: 2016-2025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圖

資料來源: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

原始資料下載:點此

根據2016-2025年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圖,指數大致呈現波動下滑的趨勢,期間伴隨數次顯著變動,以下是結合重大事件對該變動的解讀:

年份重大事件與背景指數趨勢 (總得點數)主要影響面向
2016-全球經濟復甦緩慢
-台灣總統大選
穩定偏弱(81)政策觀望,內需平穩但出口未完全回升
2017-2018-中美貿易戰
-國內振興政策推動
上升(87)受益於中美貿易戰,出口受轉單效應支撐。前瞻基建投資、產業轉型
2019-2020-新冠疫情爆發急跌(65)疫情衝擊全球經濟,消費信心大幅下滑
2021-2022-新冠疫情緩解
-全球通膨升息
震盪回升又下滑(77降至60)疫情趨緩,內需復甦,但通膨升息壓力拖累信心
2023-2024-防疫措施解除
-解除邊境隔離
回升(78)旅遊、服務業帶動內需,股市回穩支撐投資信心
2025-台電調漲
-股市波動
再下滑(72)電價上漲壓力與股市波動影響投資與物價展望信心

2025年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下滑,投資與耐久財消費成拖累主因

2025年3月台灣消費者信心六項指標比較圖
圖2: 2025年3月台灣消費者信心六項指標比較圖

資料來源: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

在六項指標中,物價水準信心最低(35.3),民眾對物價穩定性最為悲觀。其次是投資股票時機(49.9),反映股市波動持續壓抑投資意願。相較之下,國內景氣(86.8)與家庭經濟(81.9)信心相對穩健就業機會(75.3)則處中位數。民眾對於耐久財購買(102.0)信心則是最高。總體來看,物價與投資信心低迷,拖累整體信心回升。以下是六大指標趨勢分析:

  • 總得點數:總得分連續三個月下滑,較上月與去年同期同步下降,顯示消費者對整體經濟環境仍維持保守偏弱的態度。
  • 國內物價水準:通膨預期上升反映電價調漲壓力,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在提升,民眾對物價穩定性抱持觀望。
  • 家庭經濟狀況:近月小幅回落,但整體仍維持高檔,反映薪資調升、就業穩定,支撐家庭財務信心。
  • 國內經濟景氣:較去年有改善,內需支撐景氣信心,但升息與外部環境仍讓民眾偏向保守。
  • 國內就業機會:就業信心較去年穩步提升,反映勞動市場需求穩定,但近月略有調整。
  • 投資股票時機:投資信心疲弱,股市波動拖累,為六大指標中年減最多,投資市場不確定性仍高。
  • 購買耐久財時機:消費大額商品意願下滑,高物價與生活成本壓力降低購買力,長期下降幅度顯著。

三大面向解讀消費者信心指數:物價、景氣、投資的連動關係

1. 物價

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國內物價水準與消費者物價指數趨勢圖
圖3: 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國內物價水準與消費者物價指數趨勢圖

資料來源: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、行政院主計處
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
  • 消費者物價指數緩步上升,但物價信心波動劇烈消費者物價指數自2016年以來穩定攀升,呈現平滑、持續的上漲趨勢。然而,民眾對未來物價水準的信心卻大幅波動,在疫情爆發、電價調漲、國際通膨等關鍵事件時,信心指數急劇下滑。這反映出消費者對物價的心理感受遠比實際物價變化更敏感,特別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時,民眾的焦慮與預期被放大,信心更容易受到衝擊。
  • 物價上漲與信心下滑形成長期反比關係:隨著物價逐步上升,民眾的物價信心同步遞減,呈現反比關係,反映出台灣在面對生活成本上升時,民眾心理壓力逐漸累積,信心難以回升這不只是短期波動,而是在物價逐步調漲壓力下,信心長期疲弱的現象。

2. 景氣

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國內經濟景氣與景氣對策信號趨勢圖
圖4: 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國內經濟景氣與景氣對策信號趨勢圖

資料來源: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、國家發展委員會
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
  • 民眾景氣預期整體波動小於景氣對策信號:消費者對經濟景氣的信心在疫情、貿易戰等重大事件下雖有波動,但變動幅度相對平穩,反映民眾對經濟感受較保守且緩慢調整,不像景氣對策信號明顯受經濟循環影響。
  • 景氣信心與實際景氣同行:整體而言國內經濟景氣信心與景氣對策信號變動趨勢大致一致,信心轉弱時,景氣信號亦下滑,景氣好轉時,信心隨之回升。

3. 投資

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投資股票時機與加權股價指數趨勢圖
圖5: 2016-2025 消費者信心指數之投資股票時機與加權股價指數趨勢圖

資料來源: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、台灣證券交易所
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
  • 股價與投資信心高度連動,但民眾反應較保守:整體而言,加權股價指與投資股票時機信心指數趨勢大致一致,當股市上漲時,投資信心同步提升。但民眾信心波動幅度更大且反應延遲,特別是疫情期間,即使股市快速反彈,投資信心卻遲緩回升,反映出民眾對市場變動較為謹慎
  • 重大事件放大投資信心波動,股價相對平穩:如中美貿易戰疫情爆發,投資信心大幅下滑,幅度遠超過股價波動,顯示投資人心理易受外部事件影響。而股價受政策與資金面支撐,波動相對溫和,兩者呈現心理預期強烈波動、實體市場相對穩定的對比。

為什麼要關心消費者信心指數?

消費者信心指數不僅反映民眾對未來經濟的期待,更直接影響實際的消費、儲蓄與投資行為。當信心高漲時,民眾傾向增加支出,願意購買高價商品或投入股市,進一步推動內需與經濟成長;而當信心低迷,則可能延後消費、減少投資,導致經濟動能減弱。

對政府與企業而言,消費者信心是一項前瞻性的領先指標,有助於及早掌握市場情緒與需求變化。政策制定者可以藉此調整經濟政策、適時推出刺激措施,企業則可依據信心變動調整產品策略或投資規劃。尤其在景氣轉折點,信心指數往往比其他經濟數據(如GDP、失業率)更早反映民眾情緒的轉變,是判斷未來經濟走向的重要參考。

此外,消費者信心還能補足傳統經濟指標的盲點。即使物價或失業率數據表現穩定,若民眾感受到生活成本壓力或對未來感到不安,信心指數就可能提前釋出警訊。因此,掌握消費者信心,不僅能看見經濟的「現在」,更能洞察潛藏的「未來」。

延伸閱讀

台灣失業率解析: 2024年就業現況與高失業率產業別

看懂「景氣燈號」:用顏色掌握經濟冷熱的指南

你也覺得物價越來越貴了嗎?透過消費者物價指數來了解真相!

2012-2023年台灣薪資成長幅度分析: 台灣平均薪資與高薪產業

你對接下來半年台灣的經濟景氣有信心嗎?對哪些面向最樂觀、最悲觀?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