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ang liang on the floor

從美股重挫看關稅風暴: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的產業衝擊

Econ-010 了解川普關稅(Tariffs)

自2025年再度上任以來,美國總統川普再掀關稅風暴。4月2日,他簽署行政命令,宣布針對多國實施「對等關稅」,其中台灣商品被課徵高達 32% 的新增關稅,引發市場震撼。消息一出,美國股市連續兩天暴跌超過 1500 點,總市值蒸發逾 6 兆美元(約新台幣 198.6 兆元),創下新紀錄。到底「關稅」是什麼?在台美貿易中,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依賴方?面對川普的新一輪關稅政策,對台灣哪些產業造成衝擊?這篇文章,帶你一起搞懂「關稅背後的真相」,以及它如何悄悄影響你我的日常生活。

什麼是關稅,為什麼各國都要課關稅?

關稅是指當商品從一個國家進口到另一個國家時,由進口國政府在海關對該商品徵收的稅金。簡單來說,這是一種進口稅,而關稅的主要目的有幾個:

1️⃣保護本國產業:透過對進口商品課稅,增加外國商品的售價,讓本地產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。

2️⃣增加政府收入:尤其對於貿易量大的國家,關稅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

3️⃣外交或貿易談判的工具:政府可以調整關稅高低來施加壓力或作出讓步。例如,政府可能在談判時威脅對某國商品加徵關稅,以迫使對方在其他議題上讓步。

台美貿易現況概覽:誰是出口主力?誰是依賴方?

2024台灣前15大貨品出口市場
圖1: 2024台灣前15大貨品出口市場
2015–2024 年台灣全球出口總額及前十大主要市場佔比趨勢圖
圖2: 2015–2024 年台灣全球出口總額及前十大主要市場佔比趨勢圖

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財政部

原始數據下載:圖1點此圖2點此

從依賴程度看,近年台灣對美出口比重大幅提高,在2024年美國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。2016年台灣對美出口僅佔總出口的12%,到了2023年已上升至約17%,2024年更突破20%,年增率高達46.1%。

對美出口成長的同時,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相對下降,顯示出在美中貿易戰和全球供應鏈調整下,台灣逐漸將出口重心部分轉向美國市場

對美國而言,近年來台美貿易關係日益緊密,台灣已成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。根據2024年數據,雙邊貨品貿易總額達 15,860億美元,台灣名列美國第 7 大貿易夥伴

2024年美國前 15 大進口市場:進出口金額與貿易逆差一覽
圖3: 2024年美國前 15 大進口市場:進出口金額與貿易逆差一覽

資料來源:U.S. Department of Commerce, Bureau of Census
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
在進出口結構上,台灣是美國的第 12 大出口市場,同時也是第 8 大進口來源國。然而,台灣對美出口遠高於自美進口,導致美國在當年對台出現高達 73,927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,年增率更達 54.6%,台灣也成為美國第 6 大貿易逆差來源國

2024 年台美貿易前15大商品

台美雙邊出口的商品結構也反映兩國產業強項,美國對台出口則以資本財與原物料為主。台灣對美出口以高科技及電子產品為主,下面是一份2024年的主要貿易項目概覽:

2024台美前15大進出口商品
圖4: 2024台美前15大進出口商品

資料來源:U.S. Department of Commerce, Bureau of Census

稅號說明:中華民國輸出入貨品分類表
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
美國對台灣出口:能源與高科技製造設備為主

  • 能源是最大宗出口品:原油(2709)為第一大出口商品,佔比達 15.2%,顯示台灣在能源方面對美依賴明顯。
  • 高科技製造設備出口顯著:電子積體電路與微組件(8542)、半導體製造設備(8486)、電腦設備(8471, 8473)位居前列,反映出美國對台輸出以支援製造為核心。
  • 特定產品成長快速:電腦零件及附件年增率高達 192.9%,顯示台灣對美技術輸入急遽增加;也可能與全球AI、半導體熱潮有關。
  • 飛機出口下滑:飛機與零件(8800)年減 -24.7%,可能受波音供應鏈問題或台灣採購政策改變影響。

台灣對美國出口:以資通訊產品為主力

  • 資通訊產品佔據主導地位:前四大出口品項皆屬資訊與電子類別(包含電腦設備8471、電腦零組件8473、電子積體電路8542與網通設備8517),合計佔台灣對美出口總額近60%,凸顯台灣作為「科技島」的產業特色與國際競爭力。
  • 高成長動能明顯:電腦與零組件的年增率均超過 80%,電子積體電路成長 55.3%,顯示台灣在美國科技供應鏈中角色越發關鍵。
  • 傳統零件與五金仍穩定輸出:包括螺絲螺栓(7318)、水龍頭(8481)、五金配件(8302)、家具五金(9403)等,呈現台灣中小企業穩定供應力。
  • 醫療與運動設備出口回落:體育設備(9506)與無線電設備(8525)年增率為負,顯示部分消費型或非核心產品受需求波動影響。

2025川普關稅對台灣產業的衝擊

2025年4月2日,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一系列新的關稅政策,旨在重塑美國經濟並改變全球貿易格局。這些政策的核心是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最低10%的基礎關稅,並針對特定貿易夥伴加徵更高的懲罰性關稅。其中,歐盟商品將被課徵20%的額外關稅;中國商品則在原有稅率基礎上再加徵34%,總稅率達到54%。包括台灣、越南、日本等在內的其他主要出口國也被納入加徵清單,台灣輸美商品將面臨32%的「對等關稅」,衝擊範圍廣泛。雖然半導體產品暫時豁免,我們可以分析對台灣出口美國的主要產業影響如下:

暫時豁免影響較小:

  • 半導體產品:電子積體電路與微組件(8542)進口總值為11,316百萬美元,佔比9.7%,年增率55.3%,暫時獲得關稅豁免,短期內影響相對有限。

可能受到32%川普關稅衝擊的產業:

  • 電腦設備與零件:電腦(8471)、電腦零件及附件(8473)以及這兩類合計佔了台灣對美出口的31.2%,且前年增率高達80以上,衝擊較高。
  • 網通設備與記憶卡:網路交換器及路由器(8517)佔美國自台進口總額的6.1%;記憶卡、碟片、磁帶等儲存類產品(8523)則佔3.1%,且年增率高達71.4%。若未列入關稅豁免,將面臨來自他國低價競爭的壓力,影響市佔與出口動能。
  • 機械零組件與五金配件:包含螺絲與螺栓(7318)、水龍頭與閥類產品(8481)、五金配件與安裝用具(8302)等,雖單項出口額不及電子產品,但總量穩定,屬中型出口項目。若遭課稅,可能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供應鏈造成明顯衝擊,削弱價格競爭力。
  • 汽車零組件與電機設備(8708、8504):雖非台灣對美出口的核心品項,但關稅一旦生效,將對相關供應鏈形成連鎖效應,進一步波及本地機械加工與汽車零組件廠商的營運表現。
  • 印刷電路板(8534):雖目前僅佔整體出口的0.7%,但年成長率達46%,為高速成長中的潛力產品。一旦失去關稅豁免,恐影響其國際競爭力,抑制未來拓展空間。

誰買單?——川普關稅的真實承擔者

當關稅戰開打,成本最終由誰承擔?答案並非單一國家,而是消費者、企業與全球經濟共同分擔。

  • 美國消費者-漲價的受害者:關稅提高進口成本,零售商如沃爾瑪與Target為轉嫁成本,商品價格同步上漲。結果是,美國人反而為政府的貿易戰埋單。
  • 美國企業利潤壓縮與裁員風險:依賴進口零組件的產業,如汽車與電子業,首當其衝。成本上升迫使企業漲價或吸收損失,嚴重時甚至導致縮編。
  • 全球經濟-最終買單者:供應鏈重組帶來額外成本,如搬遷工廠、建立新廠與不穩定品質等,最終轉嫁給全球消費者。世界銀行與WTO警告,貿易戰若持續升溫,將導致全球商品價格上漲、貿易萎縮、經濟放緩。這是一場沒人能全身而退的戰爭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