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
貿易逆差讓川普發關稅,卻讓貿易順差的台灣賺飽飽,你看懂了嗎?
Econ-012 了解貿易順差/ 逆差(Trade Surplus / Deficit)
川普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,引發全球股市劇烈波動,雖然最後宣布暫緩90天,但背後核心目的是為了改善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。究竟什麼是貿易順差與逆差?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?本篇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認識台灣近十年在國際市場的表現、主要貿易夥伴國,以及我們靠哪些商品穩穩賺進外匯!
什麼是貿易順差與逆差?
當我們談論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表現時,常會遇到兩個關鍵詞:貿易順差與貿易逆差。這兩個指標不僅是評估一國經濟體質的重要參考,也牽動著匯率走勢、產業競爭力,甚至影響國際政治與外交策略。
貿易順差(Trade Surplus):指一個國家的出口總額大於進口總額,代表該國向海外賣出的商品或服務多於買進的部分,因此外匯淨流入,形成正向的貿易收支。
貿易逆差(Trade Deficit):則是出口小於進口,表示該國從海外購買的金額高於賣出的金額,導致資金外流。
台灣真的很會賣:貿易順差20年!

資料來源:財政部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- 台灣長期維持貿易順差,出口動能強勁:自2001年以來,台灣幾乎年年出超,2023與2024順差均超過800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,顯示出口實力穩健。
- 危機中的韌性,疫情期間反而出口成長:2008金融海嘯重創出口,但2020疫情期間,遠距商機帶動出口逆勢成長,半導體產品貢獻關鍵。
- 出口增速略勝進口,順差穩定擴大:2001至2024年間,出口成長近3.75倍、進口成長3.6倍,出口始終領先,使貿易順差持續擴大。
台灣2024前15大貿易夥伴:出口賺最多的是美國,逆差最大竟然是韓國?

資料來源:財政部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亞太為主的貿易夥伴結構,中國大陸居首
2024年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為中國大陸(貿易總額約1763億美元),其他前幾名包括美國、日本、南韓、新加坡,整體貿易網絡高度集中於亞太地區。前15大夥伴中,僅5國出現逆差,多以出口為主。
順差市場亮點:美國、香港、新加坡
- 美國:為順差最大國(649億美元),也是第二大貿易國,台美貿易對台灣極具利基。
- 香港:順差達523億美元,顯示其轉口地位重要。
- 新加坡:順差240億美元,出口以技術與中間財為主,供應鏈互補性高。
逆差壓力集中於日、韓、澳
- 南韓:逆差229億美元,反映半導體與面板產業的競合關係。
- 日本:逆差206億美元,顯示對高階設備與技術的依賴。
- 澳洲:逆差89億美元,進口多為能源與原物料,支撐國內製造與基礎工業。
2024台灣前15大出口市場分析:晶片賣全世界,出口靠美中港!

資料來源:財政部、經濟部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台灣貨品出口市場概況
2024年台灣的貨品出口市場仍以電子科技產品為主軸,其中「電子積體電路(8542)」在幾乎所有前15大市場中都名列前三大出口項目,顯示半導體與科技製造是出口的核心命脈。
整體市場結構仍高度集中於美、中、港三地,占總出口比重超過 55%。但同時,出口市場也逐漸朝向東協與新興市場多元化,例如印度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市場表現亮眼,增長速度明顯。
出口國家與貨品亮點分析
美國|電腦與資料處理設備成長強勁
- 出口金額:1,114億美元(年增率:+46.1%)
- 前三大品項:電腦與資料處理機(8471)、電腦零件(8473)、電子積體電路(8542)
- 洞察:出口結構更偏向終端產品與整機設備,與其他國家以晶片為主有所不同,顯示台美科技合作深化、且可能受益於AI伺服器、筆電及邊緣運算設備需求上升。
墨西哥|出口成長最快的市場
- 年增率:+66.5%(最高)
- 前三大品項:電腦與資料處理機(8471)、電子積體電路(8542)、電腦零件(8473)
- 洞察:雖總量不大,但成長速度驚人,值得台灣業者持續深耕。
印度|出口過氧化物、化工品具潛力
- 年增率:+31.3%
- 特殊品項:出口項目中包含「過氧化物/過錳酸鉀/硼化物」(2847)
- 洞察:除了半導體,出口結構還包含特種化學原料,可能對接印度製藥與新能源產業。
越南|光學塗佈與紡織機械出現亮點
- 出口金額:143 億美元(年增率:+21.8%)
- 特殊品項:光學透鏡/稜鏡/反射鏡(9002)、合成纖維絲紗梭織物(5407)
- 洞察:出口產品不再僅限於電子零組件,逐漸擴展至光學應用與紡織加工設備,顯示台商投資製造業的外溢需求也推動了相關機械出口。
澳洲|能源設備相關出口比例高
- 出口金額:57億美元(年減 -2.1%)
- 前三大品項:石油瀝青(2710)、氫氧化鈉/氫氧化鉀(2815)、電話/手機(8517)
- 洞察:與多數科技導向市場不同,出口原料與氣體類產品為主,可能與當地天然資源加工與基礎工業需求有關,顯示台澳貿易結構具有原物料互補特性。
2024台灣前15大進口市場分析:我們從哪裡買晶片、原油與製造設備?

資料來源:財政部、經濟部
原始數據下載:點此
台灣貨品進口市場概況
- 前五大進口商品中,電子積體電路(8542)與半導體製造設備(8486)反覆出現在多個市場,顯示台灣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高度仰賴國外供應鏈支持。
- 原油、天然氣、煤炭、鐵礦石等能源與原物料亦為進口大宗,說明台灣在能源與重工原料上仍需仰賴國外。
三大進口來源國解析:中國、美國、日本
中國大陸|最大進口來源(793 億美元,+12.9%)
- 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大量電子積體電路、手機、電腦周邊設備。
- 反映兩岸在中階與終端組裝仍維持供應鏈合作,雖政治關係複雜,貿易仍穩定成長。
美國|能源與設備主導(465 億美元,+13.6%)
- 主要進口項目包括原油、電子積體電路、半導體製造設備。
- 顯示美國為能源供應與先進製程技術來源地,台灣與美方高階製造合作日益緊密。
日本|第三大進口國,典型技術依賴型貿易(465 億美元,+4.8%)
- 台灣從日本進口電子零組件、半導體設備與汽車。
- 台日貿易關係偏向技術與高附加價值商品導向,為台灣「技術性逆差」代表。
其他進口國家與貨品亮點分析
澳大利亞|能源導向的逆差結構(146億美元,年減 -15.9%)
- 三大進口商品為煤(2701)、石油氣(2711)、鐵礦石(2601)。
- 顯示台澳貿易關係屬於「資源型互補」,台灣大量仰賴澳洲的能源與原物料,雖進口金額下滑,但依賴性仍高。
德國|醫療與汽車並重(135 億美元)
- 台灣從德國進口大量汽車、藥品,顯示德國為高品質終端商品的重要來源地。
沙烏地阿拉伯|典型原油依賴型市場
- 三大商品中包括原油(2709)、磺化/硝化/亞硝化物(2905)、銅廢料(7404),反映台灣在石化產業鏈的進口需求結構。
為什麼我們要關心台灣的貿易順差與逆差?
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,貿易順差與逆差不只是對外貿易的成績單,更直接影響國內經濟的穩定與個人生活的感受。
- 影響就業與產業發展:出口表現好,代表製造業、科技業有訂單、有利潤,相關產業就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與加薪空間。
- 左右新台幣匯率與物價:長期貿易順差會推升台幣升值,出國旅遊、購買進口商品會比較便宜;反之,逆差過大可能讓匯率貶值、進口物價上漲,引發通膨壓力。
- 決定我們在全球的位置:長期順差反映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有競爭力;逆差過大則可能表示產業空洞化、對外依賴過深,會影響經濟韌性。
延伸閱讀:
貿易順差與逆差,不只是國家經濟的溫度計,更默默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開銷和工作機會。看完台灣的進出口排行榜,有沒有哪個商品讓你特別驚訝?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察!
發佈留言